四平,位于沈阳与长春之间,地理位置重要,是中长铁路、平齐铁路和四梅铁路的交汇点,承担着东西南北交通枢纽的作用,并且是粮食集散地。作为一个战略要地,四平在历史上备受关注,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,敌我双方在此展开了四次极为激烈的战斗。每一次战斗,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,持续时间长,战况异常惨烈,对东北战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直到1948年3月,东北民主联军终于成功解放了四平。
1946年初,蒋介石指挥的国民政府军队向东北大规模增兵,3月间,蒋军集结了11个师的兵力,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进攻。3月17日,第一次四平战斗打响,持续了近10小时,战斗异常激烈。蒋军3000多名守军或被俘,或被歼灭,东北民主联军不仅取得了胜利,还缴获了一批重要武器和军事物资。
紧接着在1946年4月18日,蒋军新1军30师发起了对四平南部的进攻,态势凶猛,东北民主联军则迅速展开了有效的防御反击。到5月15日,蒋军集中十个整师兵力,从左、中、右三路展开了对四平的猛攻。尽管东北民主联军顽强抵抗,数次成功击退敌人,5月18日,蒋军集中兵力对我军塔子山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,并最终攻占了该阵地。经过这次战斗,四平再次失守,我军随即撤离。
展开剩余76%第三次四平争夺战发生在1947年6月,这次战斗是最为惨烈的一次。林彪指挥下,东北民主联军部署了1纵、西满3个独立师和6纵17师,另加上总部直属的五个炮兵营,计划攻占四平。6月11日,部队开始清扫外围敌人阵地,6月14日晚20时,突击部队开始全面进攻。四平城被铁路分割成道东和道西两个区域。李天佑指挥1个师攻击道东,六个师负责歼灭道西的敌人。1师和2师进攻敌人核心区域时,敌机对我方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,战场白烟滚滚,夜晚火光冲天。尽管1师和2师成功突破了敌军阵地,敌军仍进行多次反击,造成我方大量伤亡。侦察报告显示,敌军的实际兵力远超预期,达到3.5万人,而非最初估计的1.8万人。
6月17日,李天佑决定调动6纵17师46团增援,以突破敌军阵地。战斗一直持续到19日,经过艰苦的战斗,部队终于突破了敌人核心防线。尽管我军拿下了西区,但1师和2师的伤亡惨重。直到6月30日,我军不得不撤离四平。此次攻坚战,我军伤亡超过1.3万人,但歼敌1.7万余人。
第三次四平攻坚战后,林彪专门召开了主力纵队司令员和参谋长的座谈会,深入总结战斗经验教训。气氛沉重,没人主动发言。参谋长刘亚楼首先开口,表示:“这次进攻前期形势良好,取得了多次胜利,但在四平进攻中,我们没有充分了解敌情,急于发起进攻,结果受到了很大的阻力。”罗荣桓也指出:“我们的部队在游击战中经验丰富,但在攻坚战中缺乏足够的准备和经验,导致了伤亡。”林彪深刻反思,认为此次失利的责任主要在自己。他表示:“我没有彻底了解敌军的阵地和兵力,缺乏攻坚的经验,导致了这次失败。”
此后,林彪决定重新组织第四次四平战役,并总结经验教训,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。1947年,东北民主联军再次发起了对四平的进攻,李天佑依旧担任指挥。为确保成功,李天佑调动了1纵、3纵、7纵和四个炮兵团,并在昌图阻止敌军的增援。3月2日,各部队围绕四平展开包围,形成多路突击。李天佑决定从五个方向发起进攻,以分割敌军并迅速展开兵力。
3月10日,战斗正式打响,恶劣的天气让作战更加艰难。11日,部队在雪地里修筑阵地,敌军则开始进行猛烈的轰击。尽管面临敌机轰炸,我军依然展现了极大的耐力与韧性。随着战斗的推进,李天佑命令全面开火,炮火瞬间点燃了战场。五颗照明弹升空,猛烈的炮击摧毁了敌人的阵地。随即,我军步兵迅速突破敌军防线,开始进攻四平城。
四平城内的战斗异常惨烈。经过数小时的激战,1师和2师成功突破敌军防线,进入城内。敌军逐渐被压迫到市区的东侧,最终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。当晚,1师继续猛烈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,敌人逐步溃败。13日清晨,经过一夜鏖战,最后的敌人全部被歼灭。
第四次四平战役历时23小时,最终全歼敌人1.9万余人,四平彻底解放。李天佑带领参谋人员走在废墟中,面对满目疮痍的战场,感慨万千。他回忆道:“四平终于解放了,东北地区的解放指日可待。”此次胜利不仅是四平战役的胜利,更为东北的解放铺平了道路。
参考资料:
1.《血战四平》张秀章著,团结出版社
2.《喋血四平: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》桂恒彬著,长城出版社
发布于:天津市粤友配资-股票开户-炒股怎么加杠杆-炒股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