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6日报道:昨晚,交响乐《树》全球首演。这场演出不仅是音乐的狂欢,更是作曲家梁皓一、指挥家金郁矿与上海交响乐团的“老友聚会”。作为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“写给未来”主题的重磅节目,《树》用音符描绘自然生态的模样,既呼应着对未来环境的关切,也承载着音乐人们用守护地球的浪漫构想 。
此前,梁皓一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“武侠”主题作品,用激昂旋律画出江湖刀光剑影;以“中国厨房”为灵感的创作,则把锅碗瓢盆的声响变成灵动音符。这些合作让彼此默契拉满,也为《树》的诞生埋下伏笔。
在演出前夕,作曲家梁皓一与指挥家金郁矿接受记者采访,两位音乐才子已是第三次合作。2023年上海夏季音乐节,金郁矿曾挑战梁皓一作品《元宇宙》中最难乐章,被其创意折服;此后泰国的二次合作,更让二人默契升级。这次一起打磨《树》,用金郁矿的话说,都像开启新冒险。
灵感诞生于青城山鸟鸣和洛杉矶大火
展开剩余80%谈及《树》的创作契机上,作曲家梁皓一缓缓讲述道:2024年9 -10月,他收到了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植物园的特别委托——创作一部以环保为主题的音乐作品。彼时,梁皓一正巧身处四川青城山。这座名山丰富多样的自然声响令人沉醉,林间此起彼伏的鸟鸣,让梁皓一忍不住掏出手机,记录下一段又一段珍贵的自然声音素材。这些来自山野的“馈赠”,成为他日后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。
然而,真正让梁皓一决心将环保主题以音乐形式深刻表达的,是2025年初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那场大火。梁皓一曾在洛杉矶留学并生活多年,那里有他熟悉的街道和朋友。看着新闻里熊熊燃烧的烈火吞噬着大片森林与家园,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。他深刻意识到,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且脆弱,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。于是,青城山的自然之音与洛杉矶大火的惨痛现实,在他的脑海中不断交织、碰撞,催生出了交响乐《树》。
生活里,梁皓一也是环保“行动派”。写乐谱时,他连纸张背面都舍不得浪费,这种态度也悄悄融入了《树》的创作。
设计巧妙,把森林“搬进”音乐厅
在《树》的创作中,梁皓一在乐器运用上可谓独具匠心,每一种乐器的选择与编排都经过了深思熟虑。他大量启用木质乐器,长笛、短笛、单簧管等木质乐器的组合,仿佛要将整片森林搬进了音乐厅。
尤其是长笛和短笛,在梁皓一的巧妙设计下,它们化身为林间的鸟儿,通过灵动的吹奏技法,模仿出各种鸟鸣声,让听众仿若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之中,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。大提琴在乐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梁皓一为大提琴设计了若干核心乐章,大提琴浑厚、深沉的音色仿佛是一棵参天大树,诉说着自己的故事。
梁皓一此前与上交、植物园共同种下宝华玉兰
而大管的运用更是暗藏“玄机”。乐章一开始,即兴的节奏敲击木鱼模仿树林的沙沙声、海浪鼓荡漾出枝叶摩挲的窸窣、小提琴和长笛模拟鸟鸣声。当宁静笼罩着一切时,突然大管发出一个极为奇特的声音,让人不禁心头一震。梁皓一介绍,这是他特意设计的“彩蛋”,这个声音模拟的正是砍树时的声响。通过大管特殊的演奏技巧,将砍伐树木的场景以声音的形式具象化呈现,旨在警示人们过度破坏自然带来的严重后果,在音乐伊始便向听众抛出了环保的深刻议题。
乐章如大树,默契是最佳“粘合剂”
指挥家金郁矿在谈到与梁皓一的合作时,眼中满是欣喜与赞叹。这已经是他与梁皓一的第三次携手合作。
对于本次首演的《树》,金郁矿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独特的见解。他认为,这部作品的五个乐章恰似一棵大树的各个部分,彼此依存、有机结合,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生命体。“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与情感表达,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,就像树木的根、干、枝、叶,在共生共荣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。”
在采访现场,梁皓一与金郁矿之间的默契展露无遗,令人印象深刻。当金郁矿分享对作品结构的解读,强调五个乐章之间的共生关系时,梁皓一频频点头,眼神中满是共鸣。这种无需过多言语便能相互理解的默契,源于他们对音乐共同的热爱与追求,也源于多次合作积累下的深厚情谊。
当晚上半场演出是与“三人时光”重奏组合作
“他总能在传统的音乐框架中注入独特的创意,让作品既保持着交响乐的庄重与大气,又充满新颖的元素。而我作为指挥,就是要将他的这些灵感与想法,通过乐团的演奏,完美地呈现给观众。”金郁矿说,很荣幸带领观众开启这样一场奇妙的森林之旅。
音乐会前,为契合“树”的主题,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的周灵燕为观众带来一场题为“树木——自然与城市的守护者”的科普活动。此外,上海交响乐团还联合上海植物园,将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·B1长廊改造为“MISA森林”,呈现“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”——树木科普展。上海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于任超“闪现”展览现场,用维瓦尔第《四季》中的经典段落,展开一场独特的音乐快闪。
发布于:上海市粤友配资-股票开户-炒股怎么加杠杆-炒股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